防疫期间遇空气重污染,看看都有哪些解释

背景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区先后出现了两次持续性区域重污染过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达到了5级重度污染。其间,全国各地全力抗疫、许多人宅在家隔离或办公。不乏公众疑惑,路面机动车少了,春节工厂都放假了,工地都停工了,煤改清洁能源也差不多了,饭店关门餐饮油烟也少了,社会活动水平降低了,那么霾从哪里来?我们来看看网上都有哪些解释。

文章1:《抗疫期空气缘何重污染?见蓝天全靠风吹?》

虽然是一篇自媒体文章,但作者写的科普性很强,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组织结构良好。

主要观点:大气环境容量“超载”是病根

不利的气象条件和远超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雾霾形成的外在和内在根源。市民社会活动水平骤减,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的2倍以上,在没有大风的情况下,区域内大气的自净能力不足,导致了重度或严重污染。华北地区的钢铁、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几乎全年无休,节假日即使在疫情情况下的下降的产能非常有限。此外,京津冀农村地区仍有多万户依靠燃煤取暖

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4hlianjia.com/xgtz/4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