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出席发布会,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路透社记者:请问一下今年的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方案和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黄部长(黄润秋)之前曾经表示说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开展联防联控,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谢谢。刘炳江: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去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夏天要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的问题,文件我们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会尽快下发。具体工作刚刚我已经介绍过了。对于PM2.5污染,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推动这几大措施,我稍微点一下。第一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要求的各地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量,今年要做完。第二是散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治理也有量的要求。第三是钢铁超低排放,重点地区60%产能今年力争要完成。第四是公转铁,三百多条铁路专线要建成。第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要淘汰国三及以下的营运柴油货车,已经有任务要求。第六,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时候,针对夏季的臭氧有措施,针对秋冬季PM2.5也有措施。为什么黄部长说要重点对苏皖鲁豫地区重点地区,纳入到管控里面呢?这些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表明,要想区域性的改善空气质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至关重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苏皖鲁豫恰恰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周边两大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周边地区着力解决的问题都卓有成效,苏皖鲁豫大约20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显示出来了。这是综合考量评估了该区域污染程度、区位特点、基础排放、治理进程等因素所作出的重要决定。从区位特点上看,该地区污染有区域性特征且会对两大重点区域产生影响。一方面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另一方面该地区紧邻“2+26”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与两大重点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传输影响。从污染程度看,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呈现显著的复合型污染特征。秋冬季PM2.5污染严重,夏季O3污染突出。年,22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已经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接近。O3浓度近年来呈逐年恶化趋势。从基础排放上看,该地区结构性问题突出,基础排放量大。产业结构方面,该地区集中了近万吨钢铁、万吨焦化、1.4亿吨水泥、1.1亿吨石化产能。能源结构方面,区域煤炭总消费量达到3.2亿吨,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同“2+26”城市相当,半数城市耗煤量超过万吨。运输结构方面,区域物流业发达,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货运量不到7%,柴油货车多万辆,与“2+26”城市数量相当(万辆)。用地结构方面,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理不到位,平均降尘量远超长三角地区。这些结构性问题导致该地区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从管理上看,该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的洼地。部分城市尚未系统组织开展排放源清单编制和污染来源解析工作,部分城市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等。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今年将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22个城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要齐抓共管,统一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改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记者:关于蓝天保卫战的内容,今天一季度情况不错,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我想问一下下一步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现在是否制定启动了?将聚焦哪些重要举措,目标如何制定,时间周期又是怎么样的?谢谢。刘炳江:谢谢,蓝天保卫战以来确实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有目共睹。但是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明确地说,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来源:中国冶金报
更多热文推荐↓↓智能化钢铁仓储加工——广物互联鑫骏豪仓!钢铁王国深耕供应链服务,打造钢铁生态圈!老司机注意了:只需这一步,钢材提货更轻松!声明:本平台刊登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仅限行业内的商务合作,添加QQ349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