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

  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这也是新《环保法》通过以后修改的第一部单项法。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条,条文增加了近一倍,几乎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了修改。

  新《大气法》被称为“史上最严”,严在哪里?

  新《大气法》会影响哪些行业的发展?

  这部大修后的法律有哪些亮点?

  能否发挥作用驱散雾霾?

  年岁末,北京遭遇连续的雾霾重污染天气。12月7日18时,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于8日7时至10日12时启动红色预警措施。这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几天后的18日,北京再次发布红色预警。

  短短15天内,两次发布红色预警,让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疑虑重重。一方面是越来越严厉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却是人们并未直观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称为“史上最严”,主要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对政府要求最严、对污染源控制最严、对污染量控制最严、对违法行为处罚最严。对无证排污、超标排污以及逃避监管偷排这3种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空前的大,处罚金额范围从老法的1万元至10万元跃升为10万元至万元。

  新大气法实施,如何与霾斗“法”?

且看6个关键词↓↓↓

  污染物总量减排,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和重要手段。根据修改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实行总量控制的“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显然不适应当下全国总量减排的需要。

  新大气法将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由“两控区”扩展到全国,明确分配总量指标,对超总量和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并约谈主要负责人。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唯一标准,环保部门需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进考核方法,直接回应公众的期待,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

  同在一片天空下,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实践证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之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十分显著。

  为改变以往行政辖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治污合力的情况,新大气法在总结京津冀等地联防联控经验基础上,设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专章作出详细规定,包括要求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规定重点区域应当制定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提高产业准入标准,实行煤炭消费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并在规划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起区域协作机制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主任周珂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发生改变,由过去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由单打独斗向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转变。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成为我国重点区域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合力找回蓝天白云的新常态。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和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及原因。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找准方向,在控车减煤,特别是提高燃油质量和燃煤治理方面打出一记重拳。

  为从源头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在提高燃油质量标准方面,新大气法增加规定:一是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二是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另外,为了加强对行驶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新法还规定,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行驶的机动车的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为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燃煤大气污染,新大气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

  长期以来,环境违法成本低、企业宁罚不改现象普遍,广受诟病。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取消了法律修改前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

  新大气法还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50%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罚。

  专家表示,取消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环保罚款50万元上限额度,变为按倍数计罚,是重典治霾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有关企业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

  环境信息公开,是最有效的“防污剂”。新大气法充分体现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整个过程完全开放,听取公众意见贯穿始终。以“公开”为例,新法中要求公开的有11处规定。

  为了保障公民参与和监督大气环境保护的权利,新大气法明确要求,制定标准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公众举报。法律同时规定接到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专家指出,创新驱动是解决环保制约瓶颈和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有很多科研机构及高校开展雾霾研究,但数据共享难、科研遭条块化和体制性割裂,研究重复多、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比较突出,治霾技术研究进展缓慢。

  对此,新大气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国外

咋治理

 大气污染?

20世纪50年代,美国接连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也让美国政府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制定了《空气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等法律,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年,联邦政府修订了《清洁空气法》,组建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

?20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顺应环境空气污染的新变化,美国联邦政府相继修订了《清洁空气法》等法律,并把PM2.5纳入环境监测中,针对臭氧污染不断恶化,美国20多个州和加拿大东部省份联合成立了《臭氧传输协会》,监督落实臭氧减排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美国环保署还根据地理和经济因素,把全美分成10个环境治理区域,并充分赋予各个区域环境立法、执法权。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先受到空气污染侵袭的国家之一。伦敦城一年将近有90天的时间沉浸在烟雾中,“雾都”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约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10万人致病。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治理空气污染。

?世界上首部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法律《清洁空气法》于年在英国出台。

?政府积极鼓励重工业和发电厂进行搬迁改造,开展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严格监督实施。同时大力实施冬季集中供暖,取缔了传统的炉灶。

?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

在年要求新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提高停车费和高额的进城费用,减少进城的私家车辆

通过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改善公共交通环境等措施来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

通过减免停车费用和汽车使用税以及高额的返利,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有效控制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日本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四日市环境空气污染公害事件,由于大量排放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哮喘病患者激增,十几人因此死亡,东京城内也是雾霾重重。为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质量取得了显著改善。

?一是出台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烟尘控制法》等法律法规

?二是强化污染治理。政府要求重污染企业必须配备脱硫和脱硝设备,小型企业必须安装电除尘设备。日本汽车出厂时必须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同时禁止柴油车和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市。

?三是加强绿化。政府规定新建大楼必须配备足够量的绿地面积,并且楼顶也要求进行相应的绿化。让城市建在了森林中。

  年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区域性、复合型污染还相当严重,加上气候变化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对社会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公众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之一。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原则、内容与程序;明晰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特别是提出了城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的要求;强化了对排污者行为的约束和监管;细化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运作和协调;分重点领域提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要求建立重点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就如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做出了具体规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全社会大气污染共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各个社会主体的法律责任。

  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者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排污。必须按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达标排放;需要取得许可证的必须持证排污;有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不能超总量排放;要自行监测并如实公布排污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排污者来说,这既是底线,也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小薇认为: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每个人的务实努力、每一个条款的落实到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心肺之患”。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1月11日10版、环境资源网、新浪微博、河南环境资源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24hlianjia.com/sjkf/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