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方案》实施范围覆盖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雄安新区、辛集市、定州市,河南省巩义市、兰考县、滑县、长垣县、郑州航空港区)。
根据《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把稳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作为坚守阵地,把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作为重要突破口。
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万户以上。其中,北京市30万户、天津市29万户、河北省万户、山西省39万户、山东省35万户、河南省42万户。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年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任务,散煤彻底“清零”。
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的地区,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其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一律不得燃用散煤。各地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完成替代的地区散煤复烧。
进一步扩大燃煤小锅炉淘汰范围。山东和河南省淘汰行政区域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年10月底前,纳入年度淘汰清单中的4.4万台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其中,河南省淘汰台。
《攻坚方案》要求,“2+26”城市要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年9月底前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年10月1日至年3月31日,焦化企业出焦时间均延长至36小时以上,位于城市建成区的焦化企业要延长至48小时以上。
《攻坚方案》要求各地制定铸造行业错峰生产方案,除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电炉、天然气炉外,其他采暖季实施停产,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地市级人民政府批准;电炉、天然气炉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停产。
另一大工业污染源——建材行业要全面实施错峰生产。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玻璃棉(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岩棉(不含电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实施停产。
此外,有色化工行业也要实行优化生产调控:采暖季电解铝厂限产30%以上,以停产电解槽的数量计;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生产线计;炭素企业达不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全部停产,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限产50%以上,以生产线计;有色再生行业熔铸工序,采暖季限产50%。
药企也不例外。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则上实施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攻坚方案》对这些行业的排污许可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在年10月底前,各城市全部完成电力、钢铁、水泥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年12月底前,完成铜铅锌冶炼、电解铝、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对不按证排污的,依法实施停产整治,并处罚款,拒不改正的,依法实施按日计罚。
大宗物料实施错峰运输。各地要做好钢铁、焦化、有色、电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筛查,摸清产能与原材料运输比例结构,结合行业错峰生产要求,制定“一厂一策”的采暖季错峰运输实施方案。
为了控制燃煤污染,《攻坚方案》要求,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任务。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万户以上;对采暖季(年11月15日-年3月15日)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散煤,积极推广使用型煤、兰炭等洁净煤进行替代,同时开展农业大棚、畜禽舍等用煤替代工作。与此同时,年10月底前,纳入年度淘汰清单中的4.4万台燃煤锅炉全部“清零”。
同时,加大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向“2+26”城市予以倾斜。相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加大本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燃煤锅炉替代、散煤治理、高排放车辆淘汰、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领域。
中央财政加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支持力度,将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衡水、太原、济南、郑州、开封、鹤壁、新乡市列入第一批试点城市。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清洁取暖工作的支持力度,利用2-3年时间,实现试点地区散烧煤供暖全部“销号”和清洁替代。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方案,郑州市年12月底前关闭煤矿2家,淘汰产能30万吨;年9月底前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家,其中,整治提升家,取缔关停家。年10月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区及以外区域和县城的燃煤替代工作,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的实施集中供热,完成气代煤、电代煤8万户;生产采暖季建材、钢铁、铸造、火电、电解铝等行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要求;启动红色、橙色预警时,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工业企业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50%以上;年9月底前取缔关闭违规露天矿山,污染治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的露天矿山停产整治。年12月底前,积极推广应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新增公交、出租等营运车辆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中河南省7市行动方案来源:环保部;投实(ID:toushi)
END
河南农开产业基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12月16日,注册资金2.6亿元。公司作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基金业务平台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主要投资河南省或与河南相关的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农业、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及鼓励发展行业领域中的优质项目;受托管理省财政参股资金,服务省内实体企业。截至年6月,投资管理各类基金共24支,基金总规模.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