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周启星教授在孔雀草田间实验现场。南开大学供图龙葵对污染胁迫生长响应室内实验。南开大学供图土地默默滋养万物,人类活动却让它成了各种污染物流向的“最后的垃圾桶”。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污水和废气一旦排放出来,很容易在变色的河水和变味的空气中被人们所察觉。而土壤被污染的过程却是“默不作声”的:工农业生产、城市垃圾等含有的重金属日复一日地渗入土壤,而水和大气中的污染物也终会回归土地,很难被肉眼发现。土壤的“隐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累积,如同一个“生物定时炸弹”,往往直到一地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中毒事件,人们才意识到这里的土壤“生病了”。而此时,人类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了快速发现“生病”的土壤,并让大量被污染的土壤重新变“清洁”,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团队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研究土壤污染的诊断及修复机制。一直在为土壤“看病”“治病”的周启星,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土壤污染和地下水环境修复基准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土壤污染具有潜在性、滞后性等特点,治理修复的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周启星说,为了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带领团队研究并提出了“土壤典型污染物的快速与多维度精准诊断方法”以及“用植物修复受污染的响应机制”。日前,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特等奖。▍土壤也会“生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资源,且不注意环境的保护,给我国环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据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污染物中,以无机物污染(重金属)为主,有机物污染(农药、抗生素等)次之。不同类型土壤中,耕地土壤超标率高达19.4%,涉及面广、污染量大,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周启星介绍,重金属对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头来自工业“三废”,工业废渣、废气中的重金属在土壤中扩散、沉降、累积,含重金属的废水来灌溉农田。此外含重金属的农药、磷肥等的大量施用,也使得大量重金属富集在土壤的表层,最终会导致粮食减产,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在所有重金属污染中,尤以镉污染最为严重。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铅锌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水稻田,居民长期食用含镉稻米和含镉水而造成镉中毒。镉进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骨骼系统,使骨质变脆易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痛病”。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人们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