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0月,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PM2.5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持续改善,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广西“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其中,10月份全区优良天数比率99.8%,仅发生1城次污染天气,刷新10月份单月最好水平。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介绍,进入11月,气候条件变差,有利于污染天气形成,且各地进入秋收和甘蔗榨季,大气污染防控面临PM2.5和臭氧双重压力。
对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按照《广西年冬季—年春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统筹指导各地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利用“天地人”一体化系统监测监控。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投入万元完成卫星遥感秸秆焚烧监测系统升级,借助4颗极轨卫星和1颗静止卫星,对全区秸秆露天焚烧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发现火点后1小时内向地方推送告警处置信息。同时,建立地面铁塔实时视频监控。依托铁塔优势资源,重点在禁烧区内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度的监控,并具备大喇叭喊话警示功能以及夜视红外功能。
目前,广西14个设区市已建成监控点位个,监控覆盖面积平方公里,年度建设任务完成进度达90%。利用全区禁烧视频监控统一调度平台,可随时调阅任意监控点位实时监控情况,实现“一竿子插到底”的监控管理。
建立巡查督查机制,形成网格员分片包干巡查的“天地人”综合立体监控网,对秸秆焚烧进行全域全时段监控。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累计设置网格员名。今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先后组织督导组21人次深入南宁、柳州、贵港、玉林、来宾、崇左等6个重点地区进行指导和督查,促使各地成立专门的秸秆禁烧民兵队,加大了对秸秆禁烧的巡查力度。
此外,广西还首创了“秸秆焚烧预报指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的模型,结合GIS基础数据,确定烧除时间、烧除区域和烧除量,可提前5天预报秸秆焚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限烧区有组织焚烧管。
(来源:中国环境)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首创“秸秆焚烧预报指数”,广西今冬明春全时全域监控力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