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题为“Projectingheat-relatedexcessmortalityunderclimatechangescenariosinChina”
气候变化为21世纪人类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多方位、多层次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外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导致各种灾害性气候事件和异常气候频频发生(如年欧洲热浪、年中国南方雪灾等),除直接导致伤残与死亡,还可为登革热、疟疾、出血热等传染病提供有利的传播环境,同时增加新发传染病爆发的风险。
近日,王伯光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聚焦气候变化未来高温的健康影响,利用28个全国气候模式模拟数据、2种代表路径浓度(RCP)、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年龄结构,采用国际通用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从致灾因子、暴露程度和脆弱性等三个方面系统评估了未来高温对我国个区县人群死亡风险。研究发现,年时段(-年),高温在研究区域导致超额死亡人数达到(95%eCI:-),而到年时段(-年),未来高温在RCP4.5与RCP8.5情景分别导致超额死亡人数达到(-)和(-)。
图1.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直接与间接影响示意(来源Lancet,,:)
未来高温的健康风险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南方、东部与中部为未来高温影响高风险地区,可能与不同地区升温幅度、年龄结构、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经济状况、空调使用情况等有关。与低GDP地区相比,高GDP地区受当前高温影响较小,但快速城市化进程与热岛效应加剧了该地区未来高温的健康影响。针对不同疾病种类的死亡案例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死亡受未来高温影响较为严重,其中,老龄人口首当其冲,而女性与低教育程度人群对未来高温的影响更为敏感。特别地,我国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使未来高温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2.3至5.8倍。图2.气候变化未来高温对不同人群健康影响该研究可为我国因地制宜的制定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保护人群公共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强调了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排放、实现全球控温的重要性。杨军,博士,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教授,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从事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空气污染等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以及因果推断和机器学习等统计学方法推广应用研究。
第一作者
原文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中文翻译仅供参考。如无特别注明,文中图片均受版权保护。未经版权所有人许可,不得重复使用。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秘书处
-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