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空气中所含的各项检测物的恒定检测值,是用来指导环境健康和宜居环境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护大众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污染物,在年国家出台了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的参数及检验方法。
如今20年过去了,GB/T迎来了第一次修订,并在年2月1日正是实施。那么与旧版的GB/T-相比,有哪些改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增加了4项术语和定义,包括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删除了标准状态;更改了3项术语和定义,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挥发有机化合物。
增加了3项指标,包括细颗粒物(PM2.5)、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
更改了一项指标的名称,将“菌落总数”改为“细菌总数”。
更改了7项指标的标准限值,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和氡元素。
更改了氡的控制要求,将“行动水平”改为“参考水平”;
增加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评价相关内容;
7.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甲醛(分光光度法)等11项指标同步采纳已发布的标准检验方法,更新了方法来源,推荐了采样方法参数。
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细菌总数、氡等10项指标以附录形式列出完整的检验方法;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可直接参照TVOC的检验方法,细化了TVOC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