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期我市出现的空气污染,
很多人会问,
到底是啥子原因造成的?
说是颗粒物污染,
到底啥子又是颗粒物?
那么颗粒物污染最大的排放源又是什么?
不要方!
不要着急,
下面,
我们就看看专家都是咋个说的。
专家表示从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解析结果来看,对PM2.5贡献最大的污染为移动源,其次为燃煤源,燃煤源包含了工业燃煤、居民生活燃煤等,而对PM10贡献最大的则为扬尘。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田瑛泽介绍:
源解析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从成都市年的大气颗粒物综合来源解析结果分析来看:
PM2.5中移动源贡献最大,占到27.3%,其次为燃煤和扬尘,分别占25.1%和20.8%,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6.0%和7.3%;
而在PM10中,扬尘贡献最大,占25.4%,其次为移动源和燃煤,分别占24.7%和23.3%,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5.3%和5.9%。
田瑛泽谈道
从近几年来的源解析结果分析,成都的细颗粒物浓度在全国来说是下降得比较多的,重污染天气在连年下降,空气质量变好速度也比较快。这得益于成都采取的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而源解析的工作就是为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当“军师”。
源解析工作可以为科学采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判断依据和有力支撑。
从近几年成都市的源解析结果来看,最开始,市区的扬尘问题比较突出,针对于此,成都采取了一系列如洒水降尘、施工现场实行裸土覆盖等治理措施,现在城区的扬尘问题好了许多,现在该问题主要集中在了郊区(市)县;其次,燃煤对污染源的贡献也不小,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方面,根据这个情况,就可以采取工业限产等措施。
目前来看,
移动源对成都PM2.5贡献很大。
虽然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是全国第2位,
但我们应该知道,
移动源的概念除了小汽车外,
还包括农业作业车、工程机械等,
而这些车辆的污染排放不可小觑。
然而,
对颗粒物的源解析,
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到底,
污染源对颗粒物的贡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源解析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各位,
莫着急,
小编带你来一探究竟!
专家表示颗粒物来源解析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科研工作,目前可以分为常规源解析和快速源解析两种。
源解析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采样点位踏勘、颗粒物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模拟计算。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田瑛泽介绍:
源解析工作步骤:
1每次源解析工作开始前,要先论证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和采集方式。2确认后,开始进行颗粒物样品手工采集工作,年至年,成都市共采集PM2.5样品个,PM10样品个。3样品采集完成后,送至实验室,通过不同的分析设备对颗粒物中30余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PM10和PM2.5中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等不同化学组分的含量。4随后再利用受体模型建立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和受体之间的响应关系,解析出PM10和PM2.5中不同污染源的贡献大小。而且!
不同排放源排放颗粒物,
还建立了它们的“基因库”
每隔几年,源解析工作者会对成都市大气污染源进行前期调查,识别当前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并通过采集不同污染源的源样品,不断更新成都市本地化的源成分谱。
(颗粒物样品采集现场)
该源成分谱用于受体模型以建立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和受体之间的响应关系,从而得出我们最终看到的饼图——PM2.5中移动源贡献最大,占比27.3%,其次为燃煤和扬尘,分别占25.1%和20.8%,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6.0%和7.3%;而在PM10中,扬尘贡献最大,占25.4%,其次为移动源和燃煤,分别占24.7%和23.3%,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分别占5.3%和5.9%。
田瑛泽解释说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PM2.5、PM10,尽管体积很小,却是由很多不同化学成分组成,源解析的工作就是要分析出这些细小成分,判断出它们来自哪里,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好了,
看到这儿,
相信大家都明白了,
同时,
也能看出我们的环境工作者的不容易,
小编在这儿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
主管:成都市环境保护局
主办: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赵龙
编辑:梅朵
来源:成都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